震惊中外的塔山阻击战的硝烟散尽已整整半个世纪,在767名烈士倒下的这个海拔仅42米的丘陵上,当年曾修建起中国唯一有塔无墓、占地2万平方米的烈士陵园。
5年了,每逢当年战役打响那一刻的凌晨3时,一个穿着旧军装,名叫倪克盛的老人都要从锦州赶到这里,他脱下军帽,向烈士纪念塔深深三鞠躬后,面对空荡荡的陵园,总是泪水涟涟地叨念:“老战友啊,你们都埋在哪里啊?”
1948年10月初,解放大军同国民党重兵在锦州城下摆开了决战的主战场。塔山地处葫芦岛和锦州的咽喉部位,塔山在谁手中,谁就能获得辽沈战役的主动权。
10月10日凌晨3时开始,我军1万勇士同国民党11万军队,整整战斗了6天6夜,获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。
倒下去的烈士先是躺卧在7000多敌人的尸体旁,后被当地支前的老百姓分别安葬在塔山附近的高桥村、椴木丛村、颜家屯、沙河营子乡等地长眠。
1952年末,经有关部门批准,在塔山西楼台修建了一座塔山阻击战纪念塔。
10年后,曾参加塔山阻击战的战斗英雄鲍仁川、程远茂和塔山英雄团团长焦玉成等结伴战地回访时发现,那座纪念塔的位置是当年国民党军队的阵地。
有关部门将英雄们的意见反映上去后,经中央军委批复,用炸药把那座纪念塔崩掉了。
1963年10月15日,在塔山英雄团前沿指挥所位置,又落成了一座新的纪念塔。正面是原国防部长林彪的题词: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纪念塔。林彪摔死在温都尔汗后,有关部门用水泥将纪念塔的正面全部抹平,以遮盖住林彪的题词。此后10多年来,风里雨里,这座纪念塔一直是“无名塔”。
直到1984年,原锦西市有关领导提出应为“无名塔”重新具名,把纪念塔正面曾刻过林彪题词的32块花岗岩撤下来,又重新换上了陈云的题词:塔山阻击战革命烈士永垂不朽。
1994年,锦西更名为葫芦岛并升格为地级市后,经国家民政部批准,市政府于1997年10月在塔山烈士纪念塔下动工兴建一座陵墓园,着手实施把分散的烈士遗骨迁出合葬。
50年了,那场战争的见证人相继逝去,要在墓碑上刻下英名录,核对名单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。葫芦岛市民政局派出人员,到辽沈战役纪念馆查遍了三大本《东北解放战争英名录》。书中记载在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共有1300人,经多方核实,剩下738人。当他们又查阅了41军战史时,上面记载是767人,但却没有名单。因当时参战的11纵队已被撤编,4纵队现编在广州军区。葫芦岛市把已经查实的738人打印名录后,寄到广州军区请求核对。广州方面反馈回的信息又在英名录上增加了3个人,同时还改正了两个名字。
在迁移烈士遗骨时,又发现位于高桥镇的烈士墓地有两块残碑。至此,查实了743位烈士,但仍有20多名烈士不知姓名,也无法查证。
1998年3月24日清晨5时,葫芦岛市高桥镇后山村和老官堡乡椴木丛村的村民们,相继走出宅院,纷纷向烈士墓地涌去。没用谁去发动,他们冒着早春习习的寒风,胸戴白花,手捧花圈赶到了烈士墓前,来为默默相伴了50个春秋的烈士们送行。这一天,743名烈士将回到他们当年激战的阵地去安眠。
驻军部队1300多名官兵是这次迁葬的主力,他们一大早就分头赶到了墓地。“开始。”随着指挥员一声短促的口令,年轻的士兵开始挖掘苍老的墓穴,并寻找当年和他们一样年轻的烈士尸骨。
经过部队官兵3个多小时的艰苦挖掘,精细的收集,烈士的遗骨分别装上9辆灵车,由警车开道,军车护送,缓缓驶向塔山革命烈士陵园。
烈士们终于回到“家”了。在纪念塔的正面台阶下,由武警战士分别把烈士的遗骨袋,摆放到6具特制的纸棺里,然后由36名战士抬着缓步走向烈士碑后的陵墓园。国家民政部、总政治部、广州军区、葫芦岛市委、市政府等领导挥锹为烈士墓填土,烈士墓封顶,从此结束了塔山烈士陵园有塔无墓的历史。
在743位烈士的合葬墓前,是新落成的五座将军墓。大理石碑上刻着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的题词:“塔山英烈万世流芳——一九九八年清明。”
吴克华将军的骨灰是1988年8月1日,由他的老伴、儿子、女儿从广州送到塔山的。当年打塔山时,35岁的吴克华是四纵队的司令员。那场生与死的鏖战,令他终生刻骨铭心。1987年2月,吴老病重,弥留之际一再向家人交待:“我死后,一定要把骨灰一部分葬在家乡,一部分葬在塔山”。
胡奇才将军来了。这位塔山阻击战时的纵队副司令员,曾经4次携老伴及女儿到塔山回访。每次在指挥所的位置,在前沿阵地的遗址,将军都长久地沉默。末了,他告诉身边的亲人:“我是塔山的幸存者,做梦都梦着这地方,死后一定要回塔山,这样我的灵魂才安稳。”
当胡奇才的老伴、女儿第5次到塔山时,人们没见到老将军,只看到了将军女儿捧着的骨灰盒。
江燮元、李福泽将军的骨灰送来了。“塔山英雄团”团长焦玉山将军的骨灰也送来了。……
塔山矗立的烈士纪念塔,时刻向散发着温馨气息的时代天空发出忠告,在这欢乐的世界里,应该有它存在着的凝重。否则,在它的视野里,便会悄然生长出千万个不幸。